大部分对话框都由标题,按钮和说明文本组成,如果对话框允许用户输入或者选择,则需要相关控件。对话框的标题应当简单明了,一目了然;按钮,对话框上一般有两到两个按钮,分别是确定,取消。当用户点击任何一个按钮以后。模态对话框就会取消和关闭,为了提高熟练用户的效率。说明文本则是向用户解释对话框里的消息,简单明了,说明一下注意事项。
什么是模态对话框?在设计交互界面时,应该重视模态对话框的设计,良好的模态对话框能更好的帮助用户完成任务。当模态对话框打开以后,用户就不能继续之前的任务,除非模态对话框被停止。主要内容和相关控件应该放在主视图中,而不是散布在不同的模态对话框中,此外,当一个对话框层叠在另一外一个对话框之上时,往往会让用户感觉到头晕。为什么要使用模态对话框?
1、隐藏复杂性。
我们希望新用户能更快上手、掌握基本功能,就必须想办法把平时不常使用的的高级功能隐藏起来,帮助新用户把注意力先放在主要内容上。我们可以把这些高级功能藏在模态对话框中。对于新用户而言,模态对话框的好处主要体现在:
容易导航。因为用户仍可看到模态对话框下面的部分主视图,他不会搞不清楚他在哪里。如果他不想继续,可以随时关闭对话框并回到之前的视图。
容易撤销。如果新用户一不小心通过按钮或菜单打开了模态对话框,他们可以随时点击「取消」。
容易理解。模态对话框往往简短易懂,新用户可以快速完成对话框里的任务。
2、显示次要内容。
用户是为内容而来,用户关心和感兴趣的内容就是主要内容,其他内容则为次要内容。所以主要内容不应该出现在模态对话框中,在设计良好的信息架构中,用户总能轻松的找到他们所关心的内容。次要内容就可以放在模态对话框中,虽然这些内容不是用户所关心的问题,但是用户还是有机会打开这些对话框,也许在这些无关紧要的内容中,用户也能遇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。
3、获取用户的注意力。
模态对话框一般都处于界面最顶层的中间位置,用户在处理其他任务时,必须首先处理模态对话框里的任务,然后才能去处理其他任务,所以模态对话框虽然一定会打断用户,但是很少有其他组件像模态对话框一样吸引用户的全部注意力。